隨著第十二屆上海國際粉末冶金展覽會開展的時間越來越臨近,黃培云院士的精神和辛勞付出又呈現在了人們面前。
1934年,黃培云考入清華大學化學系。1937年,“七七事變”的槍炮聲打破了校園的寧靜。當年9月,教育部正式下令,北大、清華、南開聯合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,隨后,黃培云便跟隨1600多名來自三校的師生到達長沙。
1938年,由于國內局勢日益緊張,教育部又決定將學校從長沙搬到昆明。當時國內交通極不發達,師生們只好分為三路,其中身體條件較好的學生由教授任領隊組成“湘滇黔旅行團”,沿湘黔公路步行進入云南。黃培云就是步行團中的一員,并被選為小分隊隊長。
1938年黃培云與湘黔滇步行團合影,黃培云(一排左一)
在漫長而艱苦的旅途中,黃培云和同伴們以張騫通西域、玄奘游天竺、鄭和下西洋自比,克服了重重困難,使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磨礪。“它不但鍛煉了我的身心,更重要的是深入窮鄉僻壤,使我了解到不少民間實際情況和大眾生活的疾苦。”
當時,同學間關于應該念書還是該去打仗的爭論同樣引起了黃培云的思考。正當所有人感到迷茫之際,教授們開導學生說:“戰爭總會過去,我們這個民族在戰后還要建設,要復興。只有國家強大,我們才不會挨打。所以我們不能中斷讀書,不能中斷人才的培養。”
教授們的話成為了包括黃培云在內的西南聯大人的信念。1938年夏天,黃培云大學畢業后留在清華大學金屬研究所擔任助教。1941年通過第五屆清華庚款留美考試,赴麻省理工學院學習非鐵冶金。
1941年黃培云出國時單人照
在赴美留學之前,清華當時理學院的院長吳有訓先生就對黃培云說,這批考生是各個學校里成績最優秀的學生,所選的學科是經過反復研究的,都是國家很需要的專業,因此,希望大家在學有所成后能夠回到祖國發揮作用。從那時起,黃培云就做出了必須回國的決定,值得一提的是,當時那一批學生后來都回到了祖國,為國家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。
1952年院系調整的序幕拉開,湖南大學、武漢大學、廣西大學、南昌大學、中山大學、北京工業學院6所高校有關地質、采礦、冶金的學科進行調整合并,成立獨立的中南礦冶學院,以培養有色金屬工業需要的人才為定位,于1952年招生。時任武漢大學礦冶系主任的黃培云參與了籌建工作。
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后,校址最終選定在湖南長沙。白手起家絕非易事,最開始的時候連學生宿舍、職工宿舍都沒有。黃培云說,在修整校舍的過程中,實在買不到瓦,他們就自己做瓦;建房子需要大量的磚,他們就自己建窯、自己壓胚、自己燒磚。
慶祝中南礦冶學院建校三周年,黃培云(左六)
1952年11月眼看著就要開學了,但教材卻是個大問題,6所學校所用教材的內容、范圍差別很大,急需在開學前把各個學科的內涵,范圍等規定好。對此,黃培云與眾人一起把6個學校的教材擺在一塊兒,強中選優,最后確定以武大、湖大、北京工業學院的教材為主,當時沒有復印機和掃描儀,就用蠟紙和油印機。就這樣,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,師生以必勝的信念,終于如期迎來了中南礦冶學院的開學典禮。在典禮上,陳新民被任命為中南礦冶學院首任院長,黃培云和顧凌申任副院長。
中南礦冶學院建立之初便有著蓬勃的生命力,其不到2周歲時更是接受了一項嚴峻黨的挑戰:培養粉末冶金所需人才。談及創建粉末治金學科,黃培云感到無比親切:“這個學科,我參與了奠基、培養人,更直接見證了它的發展。”
粉末冶金是一門制取金屬、非金屬和化合物粉末及其材料的高新科學技術,它能滿足航空、航天、核能、兵器、電子、電氣等高新技術領域各種特殊環境中使用的特殊材料的要求。一些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了該領域的研究,而在1950年代的中國還是一個空白。
冶金部把這個任務下達給了剛剛成立兩年的中南礦冶學院,要求設立粉末冶金專業。面對這一任務,院領導們都有些手足無措。這時,黃培云說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學過一門30學時的粉末冶金選修課,有點概念,就接下了這一任務。從那以后,黃培云在學術和專業方面由一般有色金屬冶金研究,轉向集中研究粉末冶金與粉末材料。之后的人生里,黃培云一心一意進行著粉末冶金教學與科研工作。
20世紀60年代前期,黃培云作粉末壓型理論研究報告
“回想起來,我們那時候什么都沒有,真是從零開始。學生、講課教師、教材、實驗室都還沒有。我們首先在冶金系里成立了粉末冶金教研室,我兼任教研室主任,成員有冶金系主任何福煦、助教曹明德。”黃培云說。60年代初期,黃培云培養了第一批粉末冶金專業的研究生。“文革”中,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斷。1978年,黃培云又開始招收研究生。1980年代,黃培云培養了這個專業的第一批博士生。
在培養專業人才的過程中,他先后給學生上過硬質合金、粉末冶金原理等課程。幾十年來,這個專業為我國粉末冶金行業培養了大批人才,其中有一些成為了我國粉末冶金領域的骨干力量,發揮著學術帶頭人的作用。
20世紀80年代黃培云(前坐者)在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
黃培云牢記著自己當學生時老師的教誨,他當教授后總是鼓勵學生多關心所學專業之外的東西,要把基礎打得又牢又寬。面對越來越多的博士只關心本專業的現象,他總忍不住呼吁,千萬別把博士給培養成“窄士”。
在學生們眼中,課堂上的黃培云不茍言笑,課堂外的黃培云則是和藹可親。“黃院長指導研究生相當具體,有些程序都是他自己寫的。要求學生看的參考文獻,他自己也看過。”黃培云的一位學生說。
2012年2月6日,黃培云院士逝世,但他嚴謹治學、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,愛國敬業、心系民生的赤誠之心留給大家了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。
四川科力特硬質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黃培云精神下的受益者之一。公司董事長鄒政、副總經理蔣賜進、技術副總蘇華、合金車間主任徐文、技術中心主任郎宏彬、營銷中心國內業務經理郝邁均畢業于黃培云院士籌建的中南大學(原中南礦冶學院)。董事長鄒政現任中南大學四川校友會會長。
四川科力特一直秉承著黃培云院士精神,作為粉末冶金行業的一份子,以董事長鄒政為首的科力特人一直堅守著“誠信、專業、創新”的企業理念,不斷地推陳出新,心無旁騖、堅定不移的朝著“世界耐磨專家”的目標前進!并呼吁全行業一定要有開放的意識、要有世界的眼光、要有規范的管理,擔負起社會責任,為建設良好的法制經營秩序做貢獻!